服务类型

登记测试

{{postExcerpt33}}

验收测试

{{postExcerpt34}}

性能专项测试

{{postExcerpt35}}

信息安全测试

{{postExcerpt37}}

其他检测服务

{{postExcerpt38}}

公司动态
江苏满星测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拜访陕西省气象局和西安市气象局
2022年7月28日,江苏满星测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队,拜访陕西省气象局和西安市气象局。
行业资讯
日期:2024-04-30 14:07:41
4月27日15时前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遭遇龙卷风极端天气。截至27日22时,现场搜救工作已基本完成。本次灾害造成5人死亡,33人受伤。 据广东省气象局初步研判,此次龙卷风强度为3级,属强龙卷,移动距离约1公里。距离龙卷风发生点约2.8公里的良田村气象站最大阵风达20.6米/秒(8级)。 广东省气象局相关专家介绍,龙卷风是一种很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产生,发生在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大的垂直风切变中。初步分析,广州27日出现强龙卷风和大冰雹有四个原因:首先,过去一段时间,来自南海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加强,向广州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广州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大气不稳定状态中,近地面附近聚集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其次,27日上午,广州近地层暖湿气流继续加大,多个观测站观测到异常高的绝对湿度,超过31克每立方米。 “同时,27日白天,广州低空急流加强,加剧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作为有利于龙卷风和冰雹产生条件的0—6km风垂直切变超过了25米每秒。”上述专家说,再就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高空波动过境作为触发条件触发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得龙卷的母体风暴强烈发展。 专家表示,龙卷风的监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龙卷风触地直径通常只有数十米至上百米,以目前的地面自动气象站网密度几乎无法捕捉,只能依靠天气雷达进行监测预警。然而,天气雷达受布局、探测仰角和分辨率等因素限制,只能监测到龙卷风的母体特征,导致龙卷风预警命中率偏低、虚警率偏高。 当前,美国是国际上龙卷风预警水平最高的国家,其龙卷风警报的命中率约60%,虚警率约70%,预警时间提前量平均约13分钟,对于中等强度和弱的龙卷风,预警的命中率和时间提前量更低。我国气象部门尚未正式开展龙卷预警业务,只在强对流预警信号中提及局部地区可能有龙卷风。 在本次龙卷风过程期间,广州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信号,并通过微博微信、短信、大喇叭等手段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其中,共发布雷雨大风预警信号21次,冰雹预警信号13次,暴雨预警信号19次。 4月28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预计4月28日8时至29日8时,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西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东部、福建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至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至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专家提醒,近期华南、江南地区强降雨高度重叠,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公众需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注意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危害。 (原标题:专家:广州强龙卷风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龙卷风监测预警为何属世界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付丽丽 责任编辑:闫泓)
日期:2024-04-25 10:23:38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4日至26日,江南、华南及贵州中东部等地将出现强降水,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贵州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4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一问:此次降水情况如何,南方地区降水还将持续多久?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位于广西中北部至广东中部一带,局地累计降水量可达250至300毫米。最强降水时段在4月25日,其中,4月24日8时至25日8时,贵州中东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降水量可达100至1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分析,4月27日至28日,南方地区仍有降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北部和中东部的部分地区仍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29日至30日,江汉、江淮、江南及华南中北部等地还将有一轮较强降水过程。   二问:此次强降水过程需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4月24日至26日降水过程与19日至22日强降水落区高度重叠,尤其广东中北部、广西东北部的降水落区重叠度很高,降水量较大。广东北江、东江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高,降水导致水位上涨,可能超警戒水位,中小河流或水库可能出现险情。4月23日18时,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从现在到4月底,广东依然处在降水频繁期。24日至26日的降水过程主要影响区域依然是广东北部和珠江三角洲,其影响的区域与前两次降水过程比较接近。”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说。   孙军提示,公众需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避免前往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并警惕降水叠加效应以及雷暴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方面,广东中北部、广西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湖南东南部湿渍害风险等级较高,持续降水导致低洼农田土壤过湿,适温高湿环境利于病虫害发生扩散,建议及时清沟理渠、排除田间积水,注意避开较强降水时段移栽早稻、播种春播作物。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要防范风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避免农作物、经济林果及设施农业受损。   三问:今年4月,南方地区频繁出现降水,是否与厄尔尼诺相关?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今年4月以来,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为1961年以来的同期第二多。南方地区频繁降水与厄尔尼诺存在明显关系,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4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引导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的水汽极为充沛,加之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的环流异常,形成多次强降水过程。此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江南、华南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气温升高导致大气含水量增加、对流强度增强,使得强降水事件增多。   四问:今年华南前汛期相较往年有什么区别?   郑志海分析,今年的华南前汛期跟相较往年有较大的区别。通常而言,4月已经处于华南前汛期,经常发生暴雨和强对流天气,但此时南海季风通常还没有爆发,华南地区的水汽条件总体上来说并不是非常的充沛,所以强降水虽然经常发生,但是通常降水范围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今年南海季风还没爆发,华南地区水汽条件就已经非常好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导致华南地区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作者:蒋芷晴 责任编辑:闫泓)
日期:2024-04-19 17:11:06
4月19日,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未来三天,江南、华南、贵州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我国南方地区自4月15日开始的强降水天气,目前仍在持续,且影响范围较大。预计4月19日夜间至22日,华南、江南东部和南部将有持续强降水天气,广西中东部、广东、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累计降水量有100~350毫米,广东中北部局地可达400 毫米以上。华南、江南东部和南部100毫米以上降水影响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强降水范围与4月以来降雨偏多地区重叠,上述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水量有30~60毫米、局地80毫米以上,并伴有8~10级、局地11级以上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在20日至21日。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于超介绍,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总体呈现缓慢东移南压趋势,但广东、广西、江西部分地区强降水的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累计降水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于超表示,春季的大气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均不及夏季,因此强降水的分散性特征显著,局地降雨强度较大。在预报过程中,强降水落区的移动趋势、降水中心的强度变化、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和演变、数值模式的订正等复杂因素,都是预报的主要难点,这些不确定性给主客观预报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需要防范山洪、地质灾害   近期,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致灾性强。相关地区要加强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在农业方面,强对流天气多发易造成冬小麦、油菜倒伏,早稻秧苗被淹被毁,湖南南部、江西大部、广西东部、广东中北部等地农田渍涝灾害风险较高,需注意雨后排涝降渍。   另外,于超提示,公众应尽量减少外出或前往低洼地带,驾车时应减速慢行通过积水路段,警惕桥梁隧道出现积水、滑坡等公路水毁的风险;减少在空旷地区的户外停留,进入具备抗风能力和防雷设施的建筑内,关闭门窗,远离危险电源。 点击阅读>>气象灾害防御微科普之强对流天气 (作者:于桐 责任编辑:颜昕)
日期:2024-04-10 14:43:48
“北京能不能看到极光?”“信鸽也会迷路?”“地磁暴有哪些影响?”3月24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地磁暴消息,引发了网友关于空间天气的热烈讨论。频繁出圈的空间天气,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太空中,但影响却广泛深远——生活中的通信导航、能源电力、飞行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它的存在,也给人们带来极光等美好体验。 什么是空间天气?生活在地面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阴晴雨雪的天气变化,而远在“九霄之外”接近真空的宇宙空间里,同样存在着“天气”,这便是空间天气。空间天气研究的对象是距地球表面3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大部分的航天、卫星、通信、导航活动都发生或依赖于这个空间领域。为了更好地预报“太空天气”,2002年6月1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天气中心”)成立,承担着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和应用服务等职责。经过20余年的建设,我国已基本建成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形成了以定量预报为主的规范化预报预警业务,应用服务效益日益显著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同时,“国家空间天气业务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于近日获评2023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气象科技创新类一等奖。 图为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综合业务观测网 空间天气中心 供图 在空间天气监测领域,空间天气中心已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格局——地基监测方面,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设了地基空间天气观测设备84台(套),初步形成“三带六区”地基空间天气专业网布局;天基监测方面,依托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装载的12类49台(套)空间天气监测仪器,不断提升探测能力和精度,初步实现了对太阳、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重要参数的业务化监测。这些“上天入地”的气象监测“利器”,为精密监测空间天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也由此成为除美国外唯一具备空间天气全链条自主业务化监测能力的国家。 除了监测更精密,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预报技术领先国际水平。2023年,空间天气预警加入了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并于当年3月1日,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首次发布太阳耀斑的信息提示。 为了推动空间天气灾害作为一种新型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空间天气中心首次系统提出空间天气灾害的概念及应对减缓策略,创新性设计了监测、预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天气业务服务体系框架,让空间天气灾害应对策略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太阳活动引发灾害的同时,亦能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极光。在2023年4月24日和12月1日、2024年3月25日等多个时段内,我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出现极光现象。针对极光,空间天气中心积极开展极光预报,根据极光产生的原理,通过对太阳爆发活动如日冕物质抛射的监测,获取其爆发位置、爆发强度、物质传输速度等要素,大致判断极光带的范围变化,并及时对外发布。预报内容包括极光可能发生的日期,结合地方气象部门给出的云图和天气预报信息,可以综合判断得到适合观测的位置区域、观测地区云图等信息,让极光爱好者有了“追光指引标”。 面向航天、航空、通信、导航与长距离管网等行业用户,空间天气中心开展了“气象+”服务,借助先进的业务服务技术和规范的业务服务模式,建立了《空间天气预警等级》《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应急响应启动等级》等服务标准规范,开发了空间天气航空服务应用系统、空间天气手机应用软件等服务业务软件,使空间天气服务保障领域不断拓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021年,应国际民航组织(ICAO)邀请,空间天气中心加入全球服务序列,成为ICAO全球空间天气服务的四大中心之一,并已完成七次14天×24小时的轮值挑战,以亮眼的成绩单证实了服务全球的能力,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图为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间天气中心(中国) 此外,强烈的地磁活动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迁徙和导航能力。如信鸽主要是借助地磁感应等完成导航飞行,地磁暴的发生会干扰其寻找方向,导致信鸽“找不到北”,进而出现归巢困难等问题。针对国内广大信鸽运动参与者,空间天气中心专门推出了“信鸽飞行指数预报”专业服务,根据信鸽远距离飞行的导航理论,结合太阳未来活动趋势、爆发可能性、时间跨度以及强度等,预判可能造成的信鸽导航误差,帮助指导信鸽司放运动,减少不必要的信鸽丢失。当然,太阳活动虽然会影响信鸽,但其对人体健康和日常航空出行的影响微乎其微。 日益精准的空间天气预报,让神秘的太空不再遥远未知。作为提升我国空间天气业务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下一步,空间天气中心将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指引,大力推进全球空间天气中心能力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补齐能力短板,为人类驶向星辰大海不断贡献气象智慧。 (作者:李倩 责任编辑:张林)